并购是一个战场,而不是铺满玫瑰的花园,中国的大型银行进行并购试水时需谨慎前行。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仍有待推进世界银行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意义重大。但同时,日本经济还面临着两大系统性风险:第一,国内能源短缺。
这表明美联储基本否定了4月份市场上关于第三次量化宽松(QE3)的狂热预期。同时,美国房地产市场近来虽已出现明显改善迹象,但整体状况依然低迷。欧元区多国选举结果引发经济动荡在过去一个月中,欧元区主要的选举包括:奥朗德取代萨科齐成为新任法国总统。此时,希腊将不得不选择退出欧元区,转而疯狂地印刷德拉克马填补资金漏洞。渣打银行报告称,在过去5年中,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增长119%,并于2011年末的达到2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5万亿美元)。
日本各家电力公司虽已通过加强火力发电等方式应对核能短缺,但若夏季气温飙升,北海道、关西、九州三家电力公司的供电区内可能出现电力不足,家庭和企业会被要求进一步节电。惠誉表示,若希腊退出欧元区,将把欧元区全部成员国评级纳入负面观察名单,塞浦路斯、法国、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和比利时八国将面临直接降级风险。中国金融和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诸如金融监管乏力、金融体系不健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等缺陷。
在2007年之前,参与美国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不仅有美国国内的投资者,还有全球很多国家的机构投资者,这其中以西欧国家的机构投资者为甚,于是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便融入到美国的风险链条中。美国由于自身金融系统在监管制度层面较宽松,以及金融创新的牟利性动机和过度宽松的信贷制度,使得从内部产生的危机首先在房地产市场表现出来,然后传播到整个金融市场直至美国实体经济。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在各个层面上都受到了较严重的影响。通过贸易渠道、金融渠道以及心理渠道又把危机从美国到传导到全世界。
在这一框架下,一国陷入危机后会引致另一国经济走向坏的均衡,然而这种新均衡的特征却是货币贬值、资产价格下降、资本外流和坏账增加。资产证券化的本意在于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规避风险,然而当它无节制地发展并成为牟利性工具时,就产生了潜在的危机。
2002年以后,美国政府的低息政策即美联储的连续降息导致市场流动性泛滥,房价快速上涨,银行大量放出次级贷款。Calvo和Mendoza证明了信息不对称性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高额费用是导致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泰铢受到重挫后,与其有着贸易往来的各国也就相继卷入这场危机中。长期以来美国以过度消费支撑和刺激经济,在创造繁荣的同时,积聚了财政赤字、贸易逆差、资产价格飙升、过度借贷、投机资金泛滥等大量金融风险和经济泡沫,最终促使风险爆发和泡沫破灭。
(三)净传染效应(Pure Contagion)所谓净传染传导是指金融危机是由宏观基本面数据不能解释的原因所引起的。金融危机于是从美国通过贸易渠道传导到世界各国。金融危机在美国国内传导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有其内在原因与机理。中国成功抵御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但这并非因为中国的金融系统完善。
第二,美国在金融危机蔓延的同时也进行着投资组合的调整,由于国内资本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美国将大部分海外的资本撤回,加剧了全球短期资本流动的波动性。金融危机引发的心理恐慌,在本国乃至世界进行传递和扩散,导致人们行为盲目和过度反应,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的波动程度。
一种是金融溢出效应,另一种是贸易溢出效应。到2007年初,这些衍生证券的价值达到了其基础资产的五倍以上。
比如1997年发生在亚洲的金融危机,泰国就备受金融和贸易的双重打击。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研究由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自从爆发以来迅速蔓延到全世界,至今经济复苏缓慢。参考文献:1. Kodres, L., M. Pritsker. A Rational Expectations Model of Financial Contagion[J].Mimeo, IMF and Federal Reserve Board, 19982.王鹏.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73.安辉.现代金融危机生成的机理与国际传导机制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4.张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演进逻辑和风险涵义[J].银行家,2007(9)5.张明.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OL].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2008(5)6.付宁,赵俊燕.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研究:以美国为例[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 进入专题: 金融危机 。银行放贷之后将其卖给专业机构,专业机构以这些贷款为标的,经结构性打包发行按揭支持证券(MBS)。另一些金融机构参与购买MBS,又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担保债务凭证(CDOs),并且此过程一直持续下去,在CDOs的基础上不断衍生出新的CDOs。美国的外部需求减少,进口急剧下降,这使得与美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全世界各国对美国的出口都大幅下滑。
这也吸引了世界上很多的投资资金,不仅有私人投资者的资金,也有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更有一些国家的外汇储备资金也进入美国金融市场。世界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大经济体,各国之间相互影响。
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又表现极度悲观,从资本市场上迅速撤出资金,对政府的政策举措也持怀疑态度,这种羊群效应进一步恶化了金融危机,甚至一些经济状况良好的边缘国家和地区由于资金流的翻转而陷入危机。其中,复杂与连续的传导机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试图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作简单分析,以能更加清晰地理解整个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
(三)心理渠道的传导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重要的支撑因素之一是信心。在中国表现为热钱撤回,中国的股价、房价波动剧烈,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的挑战,中国大量投身于股市、房地产市场的机构或私人投资者亏损严重。
例如这次金融危机中,在亚洲新兴国家里,韩国损失最为惨重,因为韩国在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按照美国模式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第三,美国及西欧各国股市的波动对亚太股市也有较大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虽未完全开放,但通过香港股市间接地受到全球的股市走低的影响。中国在此次危机的影响中,通过贸易渠道传导的份额可能相对较大,但通过金融渠道传导的部分也不可忽视,这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中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投资在美国的国债市场中,美元的贬值使得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大幅缩水,亏损严重。美国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信贷泛滥,即金融衍生产品特别是资产支持证券的膨胀式发展。
(一)季风效应(Monsoonal Effect)季风效应最早是由Masson(1998)提出的,是指由于共同的冲击引起的危机传导。这就使得金融市场变得波动异常,市场更为情绪化,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不确定因素增加,一旦出现利空消息,市场就会产生恐慌心理,使得投资者对所有市场重新进行评估。
因此小投资者更愿意根据其他投资者的决策来作出自己相应的决策。本文首先回顾了金融危机传导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在美国国内的传导过程,以及从美国传导至全世界的机制过程,以期为各国有效防范金融危机以及危机发生时减轻经济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当金融危机发生时,大投资人减持或卖出资产或投资组合时,小投资人会跟进减持和卖出,这就导致羊群效应,也即是下文所指心理预期渠道传导。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分析(一)贸易渠道的传导贸易传导渠道是指一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导致本币贬值或该国国民购买力下降,恶化了其他与其贸易关系密切的经济基础,从而可能导致其他国家产生发生金融危机的压力,传播金融危机,即贸易溢出效应。
由于一国与他国的经济联系主要是通过贸易和金融,因此金融溢出和贸易溢出成为金融危机传导的两个重要途径。因此,在金融溢出和贸易溢出的双重作用下,危机从金融市场传导到实体经济的速度更快,增加了危机感染的速度与强度。相对于贸易渠道的传导,金融渠道传导的速度更快,且影响更为猛烈。外汇市场每天有2万亿美元的交易,投机性资本约占97%,这就为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
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元持续走低,也即其他国家的货币相对于美元持续升值,其中人民币表现最为明显。当一国发生金融危机时,该国出口、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入都会大幅减少。
研究其传导渠道,能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并减弱危机的影响。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金融危机的传导更加复杂、多变。
然而:为何在美国发生的次债危机会逐渐衍变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为何在美国本土发生的危机会如此迅速的蔓延至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无法避免?为何危机从影响虚拟经济到后来发展到对实体经济也造成巨大伤害?这当然不能简单的以经济全球化来一言以蔽之。一般认为,金融危机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传导的。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